近日,又有2家陶瓷企业因环境违法行为被生态环境部门处罚,主要涉及未完成、污染物超标排放等违规行为。
8月18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一则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显示,该厅于8月7日组织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对肇庆市金欧*陶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金欧*陶瓷”)进行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根据《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我省碳排放管理和交易2024年度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等要求,金欧*陶瓷应于2025年7月20日前按照核定的2024年度实际碳排放量,通过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注册登记系统上缴足额的配额进行履约。
但经调查,该公司并未按规定期限履行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义务,违反了《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第十七条关于“每年6月20日前,控排企业和单位应当根据上年度实际碳排放量,完成配额清缴工作,并由省生态环境部门注销。......”的规定。依据相关法规,未足额清缴配额的企业,由省生态环境部门责令履行清缴义务;拒不履行清缴义务的,在下一年度配额中扣除未足额清缴部分2倍配额,并处5万元罚款”规定。
因此,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正式责令金欧*陶瓷在收到此决定书之日起,30日(按自然日算)内改正上述违法行为,按时履行碳排放配额清缴义务。
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广东省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省内(深圳市除外)陶瓷(建筑、卫生)行业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被纳入2024年度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此次被纳入控排名单的陶企包括新明珠、蒙娜丽莎、东鹏、唯美、冠珠、欧神诺、欧文莱、宏宇、简一、家美、将军、金意陶、惠万家、昊晟、冠星、宏陶、新润成、圣晖、金牌、强辉、能强、阳光、祥达、新锦成、中裕、兴辉、天纬、方向、协进、贝斯特等128家。
该《方案》提到,建筑陶瓷行业和卫生陶瓷行业实行历史强度法,控排企业免费配额比例为95%,新建项目企业有偿配额比例为10%,计算方法中年度下降系数为0.98。按照《方案》要求计算,陶企配额=(陶瓷砖产量×历史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其他陶瓷产品产量×其他产品历史强度)×年度下降系数(0.98)。2024年度广东有偿配额计划发放50万吨,于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两期竞价发放。
其中,金欧*陶瓷也在控排名单内,受碳排放配额指标的限制,一旦超出指标,需通过交易购买碳排放配额才能继续生产,然而,其未在规定时限内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清缴与其实际碳排放量相等的碳排放配额。
实际上,出现的陶企未能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折射出陶瓷行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遭遇的难题。这一问题背后,既有行业自身的历史包袱,也有政策执行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同时突出了传统生产模式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一些矛盾。
能力的严重不足。长期以来,陶瓷生产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规模扩张和市场占有,形成了重生产轻环保的思维定式。许多陶企管理者仍将碳排放视为抽象的宏观政策概念,未能认识到其对未来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这种认知滞后导致了陶企在
第一,多数中小陶企尚未建立专门的碳资产管理团队,缺乏监测、报告和核查(MRV)碳排放的基础能力。在碳排放数据的统计方面,普遍存在记录不完整、核算不准确的问题,难以满足生态环境部门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的高标准要求。部分陶企甚至对自身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缺乏基本概念,更遑论制定科学的减排路线图。
第二,碳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既熟悉陶瓷生产工艺又精通碳排放核算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调查数据显示,拥有专职碳管理人员的陶企比例不足20%,大部分陶企依赖外部咨询机构临时性提供服务,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的新参与者,许多陶企对配额分配、市场交易、清缴履约等环节规则理解不深入,缺乏参与
的必要知识和经验。一些陶企甚至将碳排放配额视为额外负担而非发展资源,这种被动态度严重制约了企业利用市场机制优化碳资产配置的能力。
这种意识与能力的双重缺失使得陶企在面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约束时手足无措。
此外,未能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的现象,也反映了陶瓷行业面临的经济效益与环保合规之间的尖锐矛盾。作为典型的传统制造业,陶瓷行业本就承受着原料
上涨、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碳排放成本的增加进一步挤压了本已狭窄的利润空间,使陶企陷入合规成本高、违规风险大的两难境地。
近年来,陶瓷行业整体经营状况不佳,陶企销售额普遍下滑甚至腰斩,许多陶企采取裁员降薪措施维持运转。在这种资金链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即使陶企意识到
的长周期投入形成尖锐矛盾,导致陶企陷入越没钱减排-减排成本越高-经营越困难的恶性循环。
陶企碳排放配额履约问题本质上反映了整个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的阵痛期,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新型低碳竞争格局之间正在发生激烈碰撞。这一转型不仅关乎单个陶企的生存,更将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结构和竞争规则,其影响远超环境效益本身,将决定中国陶瓷产业在未来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可见,行业迫切需要一场从理念到能力的全面革新,才能适应双碳背景下的新发展环境。
陶瓷行业的深度转型已不可逆转,碳排放配额履约问题只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表象。面对这场根本性变革,陶企需要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将低碳发展从外部约束转化为内生动力。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头部陶企而言,这可能是巩固市场地位的机遇;对于中小陶企而言,可能需要寻求差异化细分市场或融入产业集群实现协同减排;对于所有行业从业者而言,都需要认识到,未来的行业竞争将不仅是价格、质量的比拼,更是碳生产率的较量。只有主动拥抱这一趋势的陶企,才能在绿色低碳的新时代赢得持续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解除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的公告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解除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的公告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