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身体健康的民生大事,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重点工作,通过在全省首创建设微型水站模式,成功破解农村集中供水剩余0.5%的难题,打通农村用水“最后一公里”。
海拔400多米的崇仁镇茶亭岗村石门自然村,是个仅有5 户人家的偏远山区小村,距离座村还有3 公里路程。若要将石门单村供水站的水引到这里,成本过高。对此,水务部门针对性地新建了一个微型水站,让村民用上了和城里一样清洁的自来水。“这个微型水站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便利,以前生活用水从溪里直接接来,水压小,而且下雨天水质浑浊,现在水很干净,水压也大了,卫生间、电热水器都能正常使用,太方便了。”石门自然村村民俞汉汀开心地说。
近年来,我市农村饮用水已延伸到各乡镇、街道,但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仍有0.5%左右的村民,尤其是一些偏僻高山村的分散住户,只能使用未经消毒的山泉水。市水利水电局、水务集团等单位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着手解决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讨论,提出通过建造微型水站、家用净水设备等设施,提升分散居住人口的饮水条件。由此,我市投资2000万元,在全省重点试点微型水站建设,同时在水处理技术上采用最先进的陶瓷膜超滤技术工艺。
据介绍,微型水站把传统的混凝砂工艺升级为陶瓷膜纳米孔过滤技术,并使用臭氧净化技术,更符合群众的饮水习惯;单座微型水站的造价仅为相同单村水站的30%,施工工期缩短约30%,而且微型水站采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极大减轻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压力,自建成安装调试后,出水浊度从4.62提标至0.07,达到规模水厂标准。
据悉,我市在自来水建设中,对零星居住的单户采用安装单户净水设备的方式;对5 户以上的定居点,在合适位置建设微型水站原水池及不锈钢清水箱,净化水质后集中供水。市剡溪水务产业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胡含笑表示,目前他们已在全市乡镇零散居住点完成了77座微型水站建设,受益人口0.4万人,破解农村集中供水剩余0.5%的难题,实现了农饮水安全保障“一村不落”“一人不少”。